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

玉雕文化,雕刻灵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23 浏览次数:100
玉雕文化,雕刻灵魂

第十届文博会深圳古玩城分会场昨日开幕,中国玉雕界泰斗、海派玉雕艺术的代表人物吴德昇亲临现场,并带来了他的部分代表作品,受到深圳玉石文化迷们的推崇和追捧。
  
  1961年出生于上海的吴德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雕刻人物和立体件见长。他擅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汇西方雕塑的空间关系与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学,将才情与智慧镌入玉石,柔美与洒脱熔为一炉。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散发着艺术的美感和时代的气息。
  
  对浸淫玉雕艺术数10年的吴德昇来说,如何看待中国玉雕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如何调和独立创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传承精华又加以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独家专访。
  
  诗情玉意大胆创新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质坚易碎,以此作为材料来进行雕刻创作,难度很高。在玉雕领域,吴德昇属于海派玉雕。海派玉雕以白玉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制作。吴德昇很小就显露出了艺术天分,15岁就进入上海玉雕厂,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在接受上海的文化熏陶下,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大胆汲取西方人体雕塑的美学营养,赋予中国传统人物雕刻新的内涵。2004年,他被评为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2年1月获上海特级玉石雕刻(终身)大师称号。
  
  罗汉相、玉女玉雕、大型犀角……梦笔生花,吴德昇所创作的“福寿添福”等罗汉作品各具神态,妙趣横生;“蛇女”、“绝代双骄”等玉女玉雕柔美多姿、妩媚动人;犀角作品大气超群,充满力量与柔美。在本届文博会深圳古玩城分会场上展出的吴德昇代表作《下月》属于“玉贵人”系列,其灵感源自于“美女如玉”一词。造型上他用夸张手法突出s形身材,显出女性水芙蓉般的妩媚,给传统玉作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吴德昇最初从翡翠雕刻开始,后转向白玉雕刻。在他眼中,翡翠与珠宝是璀璨耀眼的,白玉本身为玉中臻品,表现的艺术性比较强,更有千年的历史,洁白、无瑕、温润、吉祥,象征着高洁的品格。玉雕的创作过程异常艰辛,一件作品的问世往往要耗尽玉匠数年乃至数10年的心血。在经年累月的经验之下,如何完成从技术到艺术的“提升”?吴德昇说,“只有把艺术的创作与生命体验结合在一起,琢玉技艺才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就要把玉石里面的精萃表达出来。”
  
  相比于那些“唯材料论者”,吴德昇对材料的追求并不苛刻,他认为,材料与制作者的设计天赋相连。在独立创作与迎合市场的问题上,吴德昇更强调作为制作者需要用工艺与艺术、文化底蕴来征服人们的审美,“玉雕背后的文化是无价的,而不是玉,文化是玉雕的魂魄所系,而玉石材料只是一种载体”。他对目前多数人追求迎合市场颇感无奈,认为玉雕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是以工艺文化与艺术文化为主导的高端平台。
  
  为深圳玉雕文化发展“点赞”
  
  吴德昇与深圳有很深的缘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在深圳呆了两年多,创作了一幅重达400公斤的大型山子雕“洞天福地”,他运用俏色巧雕,使作品大气磅礴、高迈其古,获得了1992年香港玉雕精品博览会特别荣誉奖。几年来的文博会他都不会“缺席”。去年他还携作品在深圳举行展览,其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以及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手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深圳这块福地,吴德昇不仅锻炼了技巧,而且亲身见证了深圳玉雕工艺由小变大,由一颗种子发展成参天大树。谈到此,吴德昇为深圳重视传统文化“点赞”。他认为,深圳玉雕工艺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提高迅速,规模壮大。究其原因与深圳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关爱传统文化分不开,“深圳挖掘了一座‘文化金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