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

小竹篾条 “编”出的大财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6 浏览次数:100
  竹编是指青神县特有的竹艺编制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9月11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青神竹艺城时,特别指示要在青神创办一所竹编艺术职业学校。
  
  今年3月,青神县竹编职业艺术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目前第一批新生已经开始上课。该县将地方手工艺纳入中职教育体系,在全省属于首例,在教育行业也是件新鲜事。
  
  传统文化技艺纳入教育体系
  
  24岁的冯晓琴初中毕业后已经工作好几年,每个月打工的收入还不到1000元钱。看到家乡有很多人靠从事竹编发家致富,家住在竹艺城附近的冯晓琴也动了心思。今年9月,她报名参加了新办的青神县竹编艺术职业学校,重新拾起课本,做回了学生。
  
  冯晓琴上午上理论课,学习对竹子的培育与识别;下午做实训,学习竹编的各种技巧。冯晓琴觉得重回教室上文化课好处很多,她对今后的生活感到充满希望,“毕业后的工资待遇会变得高一点。”在冯晓琴所在的班里,应届初中生比例只占到一半,很多人都和冯晓琴的情况相似。
  
  “青神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竹编产品在海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本地对竹编人才需求高、缺口大,从事竹编的普通工人月收入都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学生毕业后待遇绝不会低于这个数字。”竹编艺术职业学校总务处主任张友波告诉记者。
  
  竹编文化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在学校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了竹丝编制的各种字画、肖像以及瓶、扇类的各种工艺品,很多工艺品的价值都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之间,价格最低的也要几千元。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导主任张保珍介绍说,这些作品都是由竹丝编制而成,制作中1厘米宽的竹篾,最细可以分成48根竹丝。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在国外市场售价非常高,经常被作为礼物送给外宾。
  
  “竹编一共有上百种编制方法,每次实训课最多只能培训20名学生,必须手把手地教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教授一种编织工艺必须要用7个课时才能完成。我以前都是做短期培训,现在可以系统地培训学生了,常见的编制方法都会让学生掌握,不常见的也会让学生了解。”张保珍说。能够将竹编文化系统而完整地传承下去,让这位从1986年就开始从事竹编工艺培训的老工艺人倍感欣慰。
  
  “竹编技术如果只做短期培训,只能解决“技”的传播,却不能完成“艺”的传承。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技师,也是竹编文化的传承人。将这种传统文化技艺纳入教育体系,不但为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也是对文化的保护、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张友波说。但他也坦言,作为一个以民间艺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新开专业,竹编专业在教学规划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的建构中根本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多东西都要靠当地的技师自己摸索。
  
  据悉,目前该校毕业的学生主要进厂从事竹编工艺品的生产、营销、竹文化的培训、竹餐饮、竹板材加工、竹造纸、竹园林培育、自主成立竹产企业等方面的工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